才聚

30+岁没做到管理岗位算失败吗?不算!

2024-12-27
对于许多职场人来说,到了30岁意味着应该已经成功地进入到了管理岗位。然而,随着职场变得越来越竞争激烈,许多人发现自己依然停留在基层岗位,这让他们开始担心自己是否能在职场上获得成功。
 
事实上,虽然管理职位确实是许多人在职业生涯中的最终目标,但是未能在30岁之前实现这个目标并不代表一切都已经结束了。然而,透过很多优秀者的职业生涯成功案例可以发现,年龄永远只是一个数字,我们无须被它局限。
 
一、管理岗位不是普罗大众的职位
 
做领导岗位的毕竟是金字塔的顶端,少数人才有机会当。
 
职场上更多的人,整个职业生涯也都是基层普通员工,做不到管理层是非常正常的。
 
既然管理层是少数人的机会,并不能说明他自己非常差劲。
 
二、“成为管理层”不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唯一出路
 
在漫长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人追求的无非就是“生存、发展、自我实现”这三样的东西。通俗地讲,就是“金钱、地位、尊严”,人的一生都在为这三座大山而努力攀登。
 
但你要知道,上山的路和方式有很多种,你需要在攀登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换句话说,你想要在职场上取得成就、成功,那么你就要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路,而不是紧盯着“成为管理层”这一条。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你做什么,只要做得足够好,就会闪光,就会被人看见,就会获得足够好的发展,这跟是不是管理层没有任何关系。
 
当然,这并不是一味鼓励大家都不要去做管理者,只是想告诉大家,不要盲目地削尖脑袋去当领导,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才是最重要的。
 
三、做专做精,一样能笑傲职场
 
专家们喜欢钻研技术,看到自己牵头的项目成功应用就特别有成就感,反而是管理下属让他们万分头疼。
 
对他们来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就是幸福,手下有没有人、title是不是好听,根本就无关紧要。更何况,到他们这个技术级别, 工资和分红也不低。
 
更别说管理层本身也不轻松了。尤其是中层管理人员,背着一整个团队的指标、夹在高层和基层中间苦不堪言,改弦更张更是常有的事。不像这些技术专家,因为有专业技术做护城河,在公司历次变革时,都是被保护的对象。
 
四、看清晋升的约束和限制才能更好地规划未来
 
30岁左右正处在职业的上升期,也是升职的黄金期,很多人认为,如果不在这个阶段去拼一下管理层的职位,多少心有不甘。
 
但你必须知道,升职为管理层这件事,并不是单凭你的努力和能力可以决定的,它往往和公司的制度、风俗、岗位的性质、老板的偏好等有着很大的关系。
 
所以,当你把晋升为管理层当作奋斗目标时,你还要看看所处的环境是否允许,看看是否身处约束之中。如果不能看清这点,晋升管理层失败的几率就会很大,而失败带来的负面情绪会大大挫败人的信心,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五、你可能并不适合当管理
 
如果30岁还没到管理层,也许并不是你的错。
 
尝试分析了一下,这背后可能和公司规模、个人性格特征都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公司规模越大,分工就越细,其实员工晋升机会可能会更小!因为很多大厂从入职之初起,就已经根据个人的意愿、能力、性格等等,设定好了晋升路径。以阿里巴巴为例,把员工分为P岗和M岗,P岗代表走的是专业技术路线,M岗代表走的是管理路线。
 
划定好要走专业成长路线的,可能到30岁就是技术专家了,他的薪资待遇不见得会比同级别管理岗的人低。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因为性格并不适合做管理者。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TA可能是某个领域能力最强的人,但管理团队就一塌糊涂。
 
这是因为管理者需要具备的是一套不同的技能,包括良好的沟通技巧、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应对压力和挑战的韧性,这些技能并非所有技术或专业领域的佼佼者都会具备。
 
“老”打工人的出路何在?
 
其实,无论你是基层员工、还是管理层,离开平台后,人家认可的不是你的职级,只看你能否提供专业的技能或服务。所以,与其忧虑自己30+没升任管理层是不是loser,不如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业务做好。
 
至少我们可以在两方面精进:
 
第一,成为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就是离开某个平台也能使自己的价值不被打折的人。普通打工人依靠的是平台,而专业人士是被平台依靠。
 
如何成为自己岗位上的专业人士?
 
1)深入了解所从事的行业:包括最新的趋势、最佳实践、行业标准等。经常阅读相关书籍、行业报告和文章,参加相关的研讨会和培训课程,与行业内的专家和同行进行交流。
 
2)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专业人士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方法,参加培训课程和在线学习,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定期评估自己的知识水平,并制定学习计划来填补知识和技能的空白。
 
3)寻求专业认证或资格:根据所从事的行业,考虑获取相关的专业认证或资格。这些认证和资格可以证明我们在特定领域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的专业信誉和竞争力。
 
PMP®是项目管理领域的“通用语言”,目前已经获得200多个国家认可,可以说是世界公认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士的象征了。
 
4)建立专业网络:与同行、专家和行业领导者建立联系,加入相关的专业组织或协会。参加行业会议、研讨会和社交活动,扩大人脉,并与其他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学习。
 
5)建立专业声誉:这一点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尤其是确认自己不适合管理岗位时,就会自动调节成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模式。但其实,专业人士也需要通过在工作中展现出色的表现和专业能力去建立自己良好的声誉,这样在寻找新的平台时才有砝码。
 
第二,寻找“向外”的可能性。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30+走入职场“死胡同”是因为好像除了基层和管理层,没有别的选择,自己只能被卡在一条轨道上。
 
虽然背着各种贷款和育儿的中年人不敢随便折腾,但这并不意味自己没有转轨的可能。中年职场人需要打破两个限制性的迷思:
 
1)自己年纪大了,现在开始会不会来不及?
 
35岁在职场上不算年轻,但放眼自己一生的职业生涯,还未进行过半。与其一直呆在基础岗位上无时无刻担心自己被淘汰,不如少给自己设限、多一点行动力,把自己的职业选择卡得太死。
 
2)万一不适合,自己付出那么多,成本会不会太高?
 
如果想要“向外走”,中年转岗需要学会的一个技能是: 小步快跑,低成本试错。具体来说就是在开始前,不要脑子发热冲动行事,而是思考和调研清楚以下问题:
 
如果现在这份工作干不下去了,你还有其他选择吗?
 
有没有目标职业或企业?
 
这个目标是你真实调查过的,还是你自己以为可行的?
 
要去到这个目标,你还缺少哪些条件?
 
自己思考清楚后,下一步就是别犹豫太久,尽快“下场试水”。这就好像一个产品迭代,在你还不确定这个功能好不好用的时候,先上,让用户帮你测试,不好用赶紧更新,谁也不能保证一个产品上线就是完美的,都是不断更新、不断试错、不断升级才有好版本问世。
 
30+以上的职场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不要盲目跟风,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方案。在建立职业发展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职业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同时,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职业发展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避免迷失方向。可以通过定期评估自己的职业发展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职业发展方案,确保自己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